中科汇联 中科汇联

【汇联舆情】河南开发商强逼村民搬迁挖断公路事件舆情分析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

一、舆情概述

201523日,媒体报道,22日,河南新密市刘寨镇一条乡间公路主干道遭到严重破坏。受道路被毁坏的影响,每天运行的老寨至新密的客车也被迫中断运行。

据了解,号称投资320亿元、占地2.8万亩的河南新密轩辕圣境黄帝故里文化产业园,4年前因大规模土地违法被媒体曝光而停滞。4年后,“瘦身”后的文化产业园又显露出悄然动工迹象。

事件仅在腾讯网曝光后的不到2个小时,网友评论高达12632条,可见网民情绪瞬间被点燃,当前舆情热度居高不下,且还会有持续走高的趋势。

二、舆情传播

1.各渠道文章数分析

                                

(图:及时渔舆情监测系统各传播渠道的文章总数分布)

上图舆情传播文章分布比例显示,微博渠道的发布数量最多,占全部发布渠道总量的47.2%

其次是新闻渠道,发布文章数量占28.4%

搜索引擎和论坛渠道的发布比例相对较少,所占比例分别为13.4%7.6%

其他渠道如微信、博客、视频等文章的传播数量所占比例则较小,而平媒对本事件并没有传播数据显示。

2.网站排行分析                    

(图:及时渔舆情监测系统网站排行)

从监测系统所展示的网站排行可以看出,当前舆情热度最活跃的网站为百度贴吧,其次为腾讯网、新浪新闻中心、百度、人民网、中国网、中国江苏网等网站;

其中,中国台湾网的活跃度最低,传播数量仅有8条。

3.舆情的正负面分布比例分析

(图:及时渔舆情监测系统舆情正负面比例分布)

以上的舆情正负面比例分布图显示,本舆情事件中,当前负面舆情所占比例是最高的,占总量的72.5%

其次是中性舆情,所占比例为23.3%

结合当前舆论倾向及对舆情爆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本舆情的正面信息量所占比例必然为最少,监测统计为4.2%

4.舆情的正负面数量对比及走势分析

(图:及时渔舆情监测系统舆情正负面数量对比及走势)

对当前舆情的正负面走势及传播轨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舆情在22日为苗头期,直至23日产生并全面爆发达到传播高峰,舆情负面比例大量提升,同时中性信息也呈现较高增长;正面信息也有小部分增量产生。

23日开始,截至24日,舆情走势开始表现为逐渐下滑态势,负面、中性所占比例均有大范围的减少,正面信息则重新减少为零的状态。

三、网友观点分析

网友“宠?坏你的爱?”:绝了。以前是断电断水,现在开始短路了…

网友“卖~%%咯”:私自损坏公路是违法的吧

网友“此地无声”: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中国河南开发商!

网友“随风乱舞蹈”:大家认真看公路了没?一根钢筋都没见到

网友“高华伟”:无法无天,作死!查一查。谁这么牛逼???

网友“怒风”:敢这样的无法无天。必然是有着让村民们投诉无门的勾结手段。

网友“飘零落雨”“在河南,开发商违法居然没有代价?仅仅停工就可以了么?是谁在保护这个违法开发商?有关部门是不是应该追究其背后的保护伞?

网友“信念”:真的是绝了,断老百姓的后路。

网友“920517727”:要给最底层百姓一个说法,法律都是保护弱势群体的,给法律个公正吧!

网友“肖杰”:还这么嚣张,必须再下猛药

从当前舆论场的聚焦点来分析,网民对事件的态度是鲜明且有明显的情绪倾向的,尤其是大量被毁路的现场照片更激发了网民情绪。对开发商的断路行为,80%以上网民表现出愤怒和斥责的态度,部分网友则从理性角度评论,认定该行为违法。

还有一些网民从现象看本质,评论中抛出的一连串问题从深的层次讨论事件背后隐藏的保护伞或利益链条,并坚持对开发商进行严惩,深究并责罚背后的保护伞。有的网民寄希望于法律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呼吁还百姓之公正公平。

也有少部分网民认为当前的反腐及治理程度还不够,细节之处凸显豆腐渣工程,必须加大力度及深度惩治腐败,坚决遏制该类行为。

四、舆情分析

纵观当前舆论高发的各类舆情事件,因拆迁而起的舆情可谓热点之一。前有各种因拆迁而形成的钉子户沦为孤岛被关注的事件发生,也有因拆迁而一夜之间家园变废墟、无家可归的报道,更有艾滋病拆迁队横行引发社会恐慌事件发生,从而引发舆论声讨。诸如此类因拆迁行为而引发的舆情事件,无不引发网民的焦点关注,刺激着网民的痛神经。可见,拆迁行为本身就容易引发网民抵触情绪,如果各方关系处理不当或者行为过于激进,则很容易引发舆情,乃至爆发舆情危机也是必然的。

本事件中,黄帝故里文化产业园之前曾因土地违法问题被媒体曝光而停滞,经过“瘦身”竟然在4年之后的今天重新开张,遗留问题是否解决都不得而知,开发商却大行其道在夜间强行挖路,阻断村民交通,如此高调、嚣张的举动已经足以引发网民质疑,聚焦舆论声讨。

根据媒体报道的现有情况,暂且不论黄帝故里文化产业园开发商对之前的土地违法等遗留问题是否已经妥善解决,而对当地村民的夜间强行挖路行为本身已经触犯法律。此举不但严重影响并扰乱了当地村民的正常出行和生产生活,更是对国家法律、政策的挑衅及对相关部门的拷问。敢问,私自封路阻断交通,是谁人授予的特权?手续又是那个机构或部门审批的?程序是否合法?挖路之前是否尽到足够的拆迁通知义务,是否出示了合法手续行使拆迁行为?是否做到了最大限度的沟通工作等等问题都有待责任方和相关机构或部门给予公布公开,让真相公布于众。

但是,事发之后,截至24日仍未见有相关方出面回应。对此,新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针对本舆情的回避做法是失当的,此举不但无助于消退舆情,反而有可能引发进一步的舆情危机,使得舆情更加恶化。另外,沉默应对,任其舆论在网络蔓延对当地政府的声誉也会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