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行各业布局应用大数据,网络舆情监测也逐渐得到越来越多政府部门的重视。舆情监测不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还成为一门“学问”。从“花钱”到“应对”,很多政府部门在舆情监测领域的作为仍存在不少问题和误区。如何让“监测”不跑偏成“监控”,是对建设服务型政府、落实有关部门改进作风的新考验。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网民习惯于在微博、微信,移动APP、论坛、SNS等平台上发表意见,网络反腐、网络实名举报显现威力。作为潜在的被批评者,政府需要在第一时间了解和判断舆情,于是地方政府纷纷在舆情监测领域加大投入,引导正确舆论,提高政府形象。舆情监测成为政府部门的“必修课”。
据中科汇联统计,网络上关于政府采购舆情监测系统的公告信息有近300条。从中央部委到基层市区县,都很重视舆情监测。为了采购相关项目以及课题研究,这些单位的花费一般在十多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有些项目的花费甚至以百万元计。由此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建设“舆情监测”高度重视。
大数据时代舆情监测市场主要包括:软件平台类建设,“服务”市场、“报告”类舆情分析,舆情公关市场。
软件平台建设目前用户比较多,相对影响力比较大的有:中科汇联、拓尔思、军犬舆情等。政府采购舆情监测软件,监测其报道的准确性,与政府部门的舆情词库、数据库和信息处理模块相连,有的还打通内容管理系统平台监管整个网站的舆情。建设这样一个平台,对于舆情监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谣言、舆论不实、子虚乌有的信息监管上着实上了一大“盾牌”!
“服务”市场里的舆情分析师成为一个新兴职业,相关培训和对社交媒体等媒介的运用是舆情监测的主要内容,有的还颁发相关“舆情分析师”证书。主要是因为相关单位不仅要购买平台还需要购买相关服务,这样对舆情监测更有力度。
一些舆情监测机构会给相关单位提供针对性专业性较强的《XX舆情监测报告》,这部门一般和服务舆情绑定销售。这样相关单位可以针对舆情监测机构给出的周报舆情监测、月报舆情监测、季度报舆情监测等提交给相关领导从而达到业绩考核。
舆情公关市场是一些舆情监测机构提供的“危机公关”服务,此类机构通过删帖、屏蔽等手段消除负面新闻,给正面新闻点赞等。这部门一般大家都不知道,因为此作为上不了台面,但是此类机构收费极高。据悉,危机公关一次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
政府部门的大手笔催生了舆情监测市场的异常火爆,据中科汇联预估,2014年舆情监测市场将达到1000多家,市场价值100多亿,从之前的政府舆情也会衍生到院校、金融机构、上市集团等。
Copyright © 2022 HuiL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免责声明隐私政策京ICP备05046823